种种迹象表明:严厉封控、层层加码已到尽头,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

种种迹象表明:严厉封控、层层加码已到尽头,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

今年是抗疫的第3个年头,前2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以最低伤亡数据独占世界鳌头,令各国羡慕。

但今年开始,严格封控的民意基础正在动摇。

防疫措施进入“费力不讨好”,甚至白费力的新阶段。防疫的性价比已经很低了,相反,次生灾害却不断提升。

最近网上流传着各地居民反对严格封控、层层加码的视频,便是民意基础开始转向的反映。

一个视频显示,在北京某小区门口,有不少民众聚集着反映诉求,而社区居委会竟然叫来警察维持秩序。正当居委会以为警察会为自己撑腰时,却听到了警察的质疑:你们小区封锁大门,不让人出去,有文件吗?没有文件,你有什么权力把人关起来。

此话一出,立刻得到了在场群众的掌声。

也许固步自封、不知民间疾苦的居委会,也要反思了,明明是为你好,怎么就把自己变成了人人讨厌的对象。

无独有偶,京城某前法官,在面对社区层层加码,将3天居家自我检测变成7天居家隔离时,也提出了合理质疑。并最终通过解释法律规定,获得了工作人员认可,解除了居家隔离。

自11月11日以来,面对各地的种种乱象,卫健委及时发布了新20条优化防控措施,将封控精确到了具体楼栋,并且认定5天内没有新发病例,就应该解封。同时,将一些违反规定长时间不解封的,全国点名批评。

不仅如此,各大官方媒体,一起发力将封控的权限界定于县级以上政府。明确告知大家,社区等无权封控,并鼓励人民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。

看来,上面已经清楚地知道:如果再任由一些地方乱作为下去,势必激化官民对立,使得一项为你好的举措,引起民众反感直至失去百姓支持。

有些地方,自己想偷懒,就盲目一刀切。

把人都关在家里,确实可以减少病毒传播,但是一直关下去,别人失去收入,今后吃什么呢?

疫情前2年,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在于,民众与基层的高度配合。而如今,民众却站在了你的对面,这着实应该反思。

另外,全球大部分国家已放弃管控措施时,且没有发生大问题。

卡塔尔球场几万人在欢呼世界杯,我们这些仍然遭受管控的人,看到别人的欢乐场景时,不免产生疑惑。为什么别人可以,我们不可以?

更重要的是,近3年来,严厉防控对经济和民众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。

大批服务行业、个体工商业、自主就业人员等,三天两头不能工作,陷入困境,怨气也越来越大。

由于税收的减少,地方公务员也在降薪,有些地方还爆出发工资都成了难题。基层工作人员,也开始越来越不理解,甚至疲惫不堪,颇有微词。

同时,我们原本以为,封控是为了保护老人小孩,可当真正实施时,被关在家里的老人小孩想出门就医,却遭到了层层刁难。也导致了一些人得不到救治去世,让人悲愤。

可即便是层层加码的封控,也没有将疫情控制住,反而在各地迅速蔓延,每天一两万例感染者,在刺痛每个人的神经。

在严厉封控和逐步放开之间,供我们选择的空间,已经不多了。

刚刚看到消息,某家核酸检测公司,屡遭处罚,却仍然不断在各地开新公司。而最近该公司员工,却将阳性检测结果放到阴性里面。这就意味着,该阳性人员,可以凭借绿码到处走动,带来传播风险。而该公司,则可以持续盈利。

还有新闻爆出,某地核酸检测员,自己是阳性,却给小区几百号人检测,幸亏被当地百姓发现了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样下去,何时是尽头?

如不尽早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,恐怕会辜负公众的期待,也将丧失群众的信任。到时候,硬着陆,将不可避免,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后果。

既然,严格封控的民意基础已经动摇,防疫变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倒不如与时俱进,及时调整策略,为时不晚。

一句话总结:严厉封控已走到尽头,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。

更多精彩报道,尽在https://artceteraboston.com